第123章 未雨绸缪(加更)

,一大半的人下去了一楼。

  而秦兴祖等人也来到自己的工位,开始今天晚上的加班。

  …

  虽然APP开发关系到公司的收益。

  但江淼并没有太在意,这种事情交给员工去做就可以了。

  11月14日,一大早。

  天刚蒙蒙亮,路边的野草上,还沾满了露珠。

  江淼和书雅一起来到了烟墩山饲料厂后面的烟墩山农场,也是榴莲种植园的梯田上。

  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造,烟墩山农场已经在两个施工队的努力下,完成了近七百亩的高标准梯田建设。

  这些改造完成的梯田,都种植上了美丽异木棉。

  书雅戴着鸭舌帽,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这些美丽异木棉可以嫁接了吗?”

  “还没有,要到明年二月份。”

  江淼蹲下来,看着脚下已经郁郁葱葱的紫花苜蓿,之前他培育的5亩紫花苜蓿,一共收割了三茬种子,一共收获了大概600公斤种子。

  通过撒播方式种植紫花苜蓿,每亩需要2公斤左右的种子,也就是说,这600公斤种子只够播种300亩而已。

  好在通过实验室组培的方式,每个月可以生产几十万株紫花苜蓿苗,同时还可以进行扦插育苗,而且接下来这300亩紫花苜蓿收获之后,又可以获得12000公斤种子。

  以岭南地区的气候,在露天环境下,紫花苜蓿一年可以开花结果两次。

  大概只需要一年左右,种子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书雅也蹲下来,看着生长了一个多月的苜蓿:“这就是你培育的新品种紫花苜蓿?”

  “嗯,这个品种是比较耐阴的类型,哪怕是这林下环境,生长周期也可以压缩到100天;如果阳光充足,大概只需要85天,就可以收割;在光热水肥充足的情况下,这种紫花苜蓿一年可以开花结果三次,林下估计就两次左右。”

  “这也不错了,不过这些苜蓿你打算用来做什么?做饲料?”书雅摘了一大把紫花苜蓿的嫩叶子,准备拿回去尝一下味道。

  江淼笑着点了点头:“可以做饲料,毕竟这个品种紫花苜蓿做成干草之后,粗蛋白含量高达24%,在紫花苜蓿之中,也是属于优质的品种。”

  “你今天专门过来,不会只是为了陪我来爬山吧?”书雅好奇地问道。

  “你不觉得这漫山遍野的紫花苜蓿很漂亮吗?”

  “说人话。”书雅没有理睬他,自顾自地摘着嫩叶子。

  江淼笑着摇摇头:“我带你来散散心,顺便看一下蜜蜂。”

  “蜜蜂?”书雅站起来,发现不远处的土壁上,被掏出一个小方格,里面陈列着一个蜂箱,靠近看了一会:“这蜜蜂怎么有点小?”

  “这是本土的蜂种。”

  “原来是中蜂,听说中蜂现在很少人养了,这是为什么呀?”

  江淼解释了一下:“主要是中峰群势比较弱,很容易分群,而且在大流蜜期间,产蜜效率低于意蜂,还容易攻击人。”

  “那为什么要养殖中蜂?”

  “有缺点,自然有优点,中蜂的优点是可以采集周围零星的蜜源,对于国内的环境适应力强,可以免疫蜂螨。”

  而且江淼还有办法解决中蜂群势弱,容易分群的缺点,只要将蜂群扩大,那采蜜效率自然会提高。

  他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特制的人工花蜜,定期喂养这些中蜂,从而抑制它们基因之中,为了生存而演化出来的分群天性。

  其实中峰这种基因带来的分群天性,本质上就是为了生存,保证族群的延续。

  只要连续抑制十几代,它们的基因就会重新调整,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分群,从而形成全新的中峰族群。

  目前烟墩山农场的300亩紫花苜蓿,已经陆陆续续处于开花状态,预计会有2月左右的花期。

  加上周围的野花花蜜,这里放了300箱中蜂,两个月后可以产生上万公斤蜂蜜。

  江淼已经在一个月前,就吩咐吕伟斌成立一个蜂蜜生产办公室,专门管理蜂队,这些中蜂也是这个月从省内的专业蜂场购买的。

  之所以成立蜂蜜生产办公室,就是因为公司在汕美本地投资了五万多亩榴莲种植园,这意味着大概可以种植四万多亩紫花苜蓿。

  加上未来打算混播的三叶草和榴莲本身,这些植物都会产生大量流蜜,不能白白浪费掉这么多流蜜。

  毕竟通过调整花期,这四万多亩紫花苜蓿和三叶草,加上榴莲和周边的野生花草树木,足以养殖1万箱蜜蜂。

  而赣南分公司那边的油茶种植园,同样会种植紫花苜蓿和三叶草,到时候同样可以养殖蜜蜂。

  不过油茶花蜜对蜜蜂而言,是有毒的,特别是意蜂,基本没有办法采集油茶花蜜,中蜂倒是有一定抗性,但是采集之后油茶花蜜,对于人体可能会产生过敏和轻微中毒,因此必须避开油茶开花的季节。

  好在油茶花期在每年10~12月份,只要调整一下水肥,就可以让紫花苜蓿和三叶草的花期,和油茶花期完全错开,避免蜜蜂误采油茶花蜜。

  赣南分公司那边可以养殖4万箱蜜蜂,加上本部的1万箱,一共就是5万箱,如果规划得好,理想状态下,一年可以生产8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