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衍生产品

p;“性能有什么变化?”

  “蓄电密度增加到了每立方米623度,最大放电密度则达到每立方米607千瓦时,平均放电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米602千瓦时。”

  书雅继续说道:“最大充电和放电功率,则达到112千瓦。最关键的循环次数上面,如果是极限充电放电,即长期充电放电功率达到100千瓦以上,仍然只能维持500到600次循环。”

  “如果放电充电功率在80到100千瓦之间,则可以循环600到800次;如果功率在60到80千瓦,则可以循环800到1000次;如果功率低于60千瓦,循环次数可以达到1500次左右。”

  江淼对于这个成果还挺意外的:“不错,不过这个技术短时间内没有必要推出,过几年再更新吧!可以先做技术储备。”

  “我知道。”书雅知道第一代海绵电池的性能已经够用了,没有必要急匆匆推出第二代产品。

  “另一个成果呢?”

  “你之前不是培育了橡胶草?现在情况如何?”

  “干嘛问这个?”江淼说了一下橡胶草的情况:“根据实验田的采收情况,表现最好的一个品种,可以亩产4300公斤的橡胶草根块,根块的胶含量为16.7%左右,产生胶718公斤。”

  “菊糖呢?”

  “菊糖?这东西的含量也不少,橡胶草根块含糖量在3.9%左右,叶茎含糖量在1.2%左右,一亩可以生产200公斤菊糖。”

  书雅拿出另一份文件:“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江淼接过来,看了一下,很快他就知道另一个技术是什么了,也知道为什么书雅特地询问他菊糖的事情。

  这个技术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另一个变种。

  比起使用牛粪羊粪和秸秆作为生物燃料,这个技术直接采用了更加直接的原材料:糖和蛋白粉。

  书雅知道公司未来的蛋白粉和糖,大概率是要产能过剩的。

  特别是其中的茶籽饼蛋白、菊糖。

  茶籽饼含有的蛋白提炼成本高于大豆豆粕,因为茶籽饼含有大量的皂苷素,这东西对于水产养殖、禽畜养殖都有毒性,不能直接简单加工成为饲料蛋白使用,必须通过精炼处理,成本肯定高于大豆豆粕提炼的植物蛋白。

  而菊糖这东西的应用范围太少,现阶段只用在低糖食品上,因为人类不能直接消化菊糖,通过肠道微生物的发酵分解,其在人体内部被吸收的能量,只相当于蔗糖的10%到30%之间。

  因此菊糖才被当作健康食品的添加剂和辅料使用,用于增强食品的低糖属性,同时可以增加膳食纤维。

  显然菊糖的这种特性,让其很难和蔗糖那样被广泛应用。

  一旦漠南分公司开始大规模种植橡胶草,那几百万亩橡胶草,每年至少可以产生几十万吨菊糖,国内一下子消化不了这么多菊糖产能,又不能做饲料,只能送去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生物燃料。

  因此书雅这几个月专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原材料,研发一款比较特殊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现在她成功了。

  “这就是你们研究的高能燃料电池?”江淼放下文件,看向实验室的另一个箱子。

  书雅笑着说道:“我采用15%的菊糖,加上6%的茶籽蛋白,再使用18%的茶籽饼渣和秸秆粉末,配合60%的水,1%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可以让每立方米的发电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根据刚才书雅提供的实验报告。

  目前这种变种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每立方米发电量可以达到惊人的621千瓦时,平稳发电功率为3982瓦,平稳发电时长为156个小时左右。

  这个电池完全就是为了消耗菊糖和茶籽蛋白而准备的。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其实这个技术不值一提,毕竟菊糖再便宜,一吨的市场价格也至少可以达到蔗糖的二分之一,即每吨3000块钱这样。

  而这样一个立方米的生物燃料,需要使用225公斤菊糖,才发电621千瓦时,显然是极其不划算的。

  真正让这个技术变得有价值的地方。

  其实是书雅通过添加酵母菌,进行联合发酵,可以让菊糖被发电菌分解之后,再通过酵母菌快速发酵成为酒精。

  菊糖加上茶籽饼纤维素、秸秆纤维素等,可以被联合发酵,生产出大约144公斤的酒精。

  而目前木薯发酵的工业酒精或者食用酒精,每吨市场价为5000块钱左右,144公斤酒精价值为720块钱。

  发电的同时,还产生了144公斤酒精,还有大约10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

  这笔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酒精的用途可比菊糖丰富,哪怕是不作为食品,也可以作为汽油使用。

  继生物柴油之后,海陆丰公司估计要再增加一个乙醇汽油的业务。

  毕竟每年至少要生产几十万吨菊糖,这些东西肯定要想办法卖出去,直接卖会干崩市场,因此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发酵产生酒精,卖衍生产品赚钱。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