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一些成果

/>
  当然,这种药物并不是没有缺点的。

  第一个缺点就是这药物不能通过口服,只能使用静脉注射。

  第二个缺点,则是该药物只对东亚人种的效果比较好,对于白种人和黑种人,效果表现比较差。

  第三个缺点,就是抗风灵在治疗期间,有一定的概率出现免疫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严重过敏。

  因此这种药物在这里之前,必须和别嘌醇一样,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如果拥有几个特定过敏基因靶点的患者,是不能使用这种药物的。

  不过好在,那几个特定的过敏基因靶点,主要在白种人身上比较多,白种人携带率大概在20%到30%左右;黄种人带着这种基因的概率为4%左右。

  这和别嘌醇刚好相反。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海陆丰公司的实验室故意这样做,而是实验室采用的人类基因数据库,是以国内的人群为主。

  这也是很多基因靶向药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很多基因靶向药针对的基因靶点,往往就是该药物原产地的大众基因,这肯定没有办法覆盖全世界的所有人种。

  “这几个复发的案例是什么情况?”

  听到这个问题,张肃清无奈地回道:“老板,你是不知道,岭南沿海这边的人多么喜欢吃海鲜,很多人刚好没几个月,又开始大鱼大肉,还熬夜喝啤酒之类,特别春节期间,很多患者吃太多高蛋白、高糖、高脂肪的东西了,加上过量饮酒,身体又再次被搞出问题来。”

  江淼轻叹一口气:“果然,饮食习惯才是痛风的核心要素,不改变饮食习惯,痛风迟早会卷土重来。”

  张肃清摇了摇头:“现在不少人又重新跑回来参与临床试验了,我也是被他们搞得一个头两个大。”

  “副作用…”江淼看了一下报告后半部分的毒副作用研究。

  抗风灵的毒副作用,一方面是针对特定基因的过敏,如果没有特定基因,倒是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不过在同样一天的剂量中,抗风灵对肝脏的损害,比非布司他还小一点,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由于肝脏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问题倒不是很大。

  毕竟存在肝毒性的药物,几乎是绝大部分药物的共同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肝脏就是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

  因此目前市面上的药物,要么就是有肝毒性,要么就是有肾毒性,或者两者都有。

  关键在于药物的使用剂量。

  如果剂量控制得当,药物就是救命活人的好东西;如果剂量使用不当,那药物反而可能成为杀人帮凶。

  看完抗风灵的临床测试报告,江淼又翻到了另一份临床测试报告,上面的内容是关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临床测试报告。

  “阿尔兹海默症?”

  张肃清回忆了一下:“这个项目呀?这是124实验室那边的成果,这个项目的成果目前测试过程中,表现还不错。”

  江淼看着上面一页页描述,很快就弄清楚了124实验室的治疗方案。

  124实验室的治疗方案,并不是恢复记忆,通过纳米针向脑部直接输入特定的药物,这些药物是基因靶向药,可以修复一部分脑神经末梢,然后通过镀银纳米管,进行各种电刺激,让大脑中的退化一部分神经元重新活跃起来。

  只需要持续一到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大脑就会恢复正常,但后果就是失去一部分记忆,需要进行记忆重构,好处则是不会出现精神错乱和记忆混乱。

  江淼已经明白了该团队的思路,那就是要功能,不要记忆,只要大脑功能恢复过来,那记忆还可以重构,如果大脑功能无法恢复,记忆保留着也没有用。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阿尔兹海默症本质上就是大脑功能退化,而这种退化表现为脑细胞记忆读取的混乱。

  为什么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往往对年轻时的记忆非常清晰,但对晚年的记忆却模糊不清,甚至直接遗忘晚年的相关记忆?

  答案就在于脑细胞的记忆功能,有时间固化的特性,时间越久的记忆,越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脑细胞的记忆结构就越牢固,而越近的记忆,就越容易遗忘。

  在脑细胞功能退化之后,一部分浅层记忆形成的结构,就开始遭到破坏,从而读取不出来,或者读取不完整。

  那些深层的记忆结构,则因为其牢固性,获得比较好的保留。

  因此124实验室的研究员们,利用女娲系统,调研了关于人脑的各种基因,终于让他们找到了不少相关的基因靶点。

  在一系列动物实验之中,他们将进行过靶向药治疗的动物大脑,进行特定的电刺激,发现它们可以恢复正常的大脑功能,但副作用就是一部分浅层记忆会丢失。

  一位实验室的研究员,就是为了找到治疗自己父亲的老年痴呆症,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因此他自己安排自己父亲过来参与临床测试。

  这个研究员的父亲成为第一个接受该治疗的患者。

  治疗的效果非常好,虽然患者丢失了最近十几年的很多记忆,但在之后的经过三个多月记忆重构之后,已经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至少不会出现迷路、认错人、乱跑之类的情况。

  之后又陆陆续续,进行了8例临床测试,这些经过基因检测,刚好有相关靶点的患者,都获得了比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