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即将进入红海的产业
收入3500块钱的保安,如果不抽烟不喝酒,不当瓢虫之类,没有不良嗜好,单纯吃喝玩乐,不追求高档食品,尽可能购买平价食品,加上有房子住的前提下,每个月花一千五百块钱在食品上,就可以吃得非常不错了。
剩下的两千块钱,消费一千块钱在日常生活上,最后每个月可以储蓄一千块钱左右。
比如海陆丰公司的那些保安,在不操心子女和住房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公司吃饭,如果没有不良嗜好,每个月基本可以存下来三千块钱。
江淼在报告上,看到了商业研究中心做过随机客户调研,一共调研了两百名客户。
通过这些客户反馈的内容,江淼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
那就是在两百名随访客户的反馈上,大约有近24%的客户,属于城市退休老年人,这些一部分客户并不是全部都是自己想过来包月的,而是他们的子女强制给他们办理的包月。
其中以独生子女最为明显。
出现这种情况,江淼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点。
独生子女之所以强制给父母订购幸福之家的健康饮食套餐,主要原因并不是考虑到健康,而是考虑照顾老人的难题。
特别是那些工作非常繁忙,自己的生活作息都比较紧张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办法分出太多精力来照顾老人。
有些包月客户情况,甚至出现了一家五六口人都包月的现象。
估计这些人是懒得自己回家做饭,而幸福之家作为海陆丰系的下属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是人尽皆知的好。
这些健康饮食套餐的味道方面,也有专门的餐饮研究实验室进行研发,尽可能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将食物做得色香味俱全。
目前无论是普通套餐,还豪华套餐,几乎是每天都不重样,每天有至少有十几个类型的套餐。
而且幸福之家的套餐提供模式,并不是让客人自己挑选,而是由于AI系统,根据客人的身体报告,进行安排分配,被分配到哪个套餐,客人只能吃哪个。
之所以剥夺客人的选择权,就是因为很多客人都很难自律,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差。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你要是让他们自己选择,估计顿顿都是大鱼大肉、重油重盐的菜品。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为了父母的身体,故意强制包月,而老人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疼钱,对于已经消费的钱,他们肯定不会故意不来吃,本着吃回来的想法,大概率会每天一日三餐过来打卡。
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很多被子女强制购买了套餐的老人,只能捏着鼻子过来吃。
好在幸福之家的菜品,在色香味上,都充分考虑到,至少比一般家庭好吃很多,平均可以达到一流厨师的水平。
之所以可以达到一流厨师的水平。
这还要得益于海陆丰公司的餐饮实验室,聘请了十几个国内的顶尖大厨,加上每年几个亿的经费投入。
同时也是充分发挥了海陆丰系的产业链优势,尽可能将菜品的各个变量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只要普通后厨员工根据菜品操作手册,就可以很容易复刻出95%以上的色香味。
避免了千人千味的问题。
其实这就是以工业思维来搞餐饮,解决了传统中餐厨师的一些菜品质量波动问题。
毕竟幸福之家为了服务大众,同时要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自然不可能聘请专门的厨师在后厨工作,而是尽可能让普通员工做这些菜品,同时利用好中央厨房和预制原材料,就可以极大压缩菜品的成本。
餐饮行业至少要保证40%的毛利,才可以实现盈利。
比如五块钱一份的早餐,菜品成本不能超过三块钱,不然就是亏本生意。
幸福之家可以将成本控制在2.2元到2.5元一份,规模化效应、预制原材料、完整的产业链、烹饪难度低,有固定的客户,同时客户没有办法自己解决菜品的类型,这些条件加起来,保证了幸福之家的利润空间。
按照商业研究中心的数据,幸福之家的营业额,在扣除其他成本和税金之后,净利润可以达到营业额的15%左右。
这个净利润率已经非常不错了。
毕竟国内的制造业中,比较普通的产业,净利润也就5%到10%左右。
商业研究中心在未来研判上,更加看好北上广深和各大一二线城市的市场。
幸福之家的消费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退休老年人、新时代家庭主妇、儿童、都市白领、富裕家庭。
而北上广深中,这五个群体的规模是最大的,接下来就是一二线城市。
在汕美可以获得这么多会员,一方面是因为海陆丰公司让当地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一大批新富人群。
另一方面则是汕美地区的传统习惯,带来的一些加持效果。
或者说整个岭南地区,都比较注重饮食方面的调理,这种饮食文化给幸福之家的发展,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动力。
商业研究中心敢狮子大开口,一下子要总部给幸福之家投资100亿,就是基于这个发展预期得出的底气。
毕竟海陆丰系的实体店,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自持物业,而不是随随便便租店铺。
因此幸福之家前期要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大规模开设分店,就必须不断购买店铺,这肯定需要一大笔资金。
比如海陆丰专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