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休假和凝胶
r />
而且这个基地并不止一个出入口,而是每一层都有三个出入口,一条主出入口,一条备用主出入口,一条隐蔽的小型出入口。
走在长廊上,基地的很多设施,都显得有些复古。
准确来讲,并不是复古,而是为了耐用性,不得不进行复古。
很多外界普遍使用的智能管理系统,这里的使用比较少,主要是越精密的设备,其出现故障的概率就越发大,加上现代工业品需要考虑计划报废,其产品使用寿命往往不会太久。
因此这里的很多东西,在外界都是不生产的定制产品。
毕竟建设这个基地,就是为了考虑未来的危机,自然不能采用市面上的计划报废产品。
哪怕是专门定制的产品,这种基地内部的储备物资和设备,都是要定期更换的,尽可能保证储备的东西,都在一个可以使用的寿命范围内。
当然,随时更新库存物品,也是为了与时俱进。
毕竟现在国内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比如书雅之前发现的青禾激素,这东西已经进入全面研究阶段,其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人体休眠技术。
另外一个实验室,则在研究生物休眠舱技术,希望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工程,改造出可以高度适应恶劣环境的参天大树,然后将这种大树改造成为生物休眠舱,配合青禾激素,让人类可以在树体内部长期休眠。
这种自持式生物休眠舱,其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传统休眠舱那种复杂又娇贵的电子系统。
毕竟作为休眠舱,第一要求就是要保证可以长期稳定运行,同时要满足低维护的要求。
人类如果真要进入休眠舱中,估计不是身体出现问题,就是地球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了,或者是需要在外太空长期进行星际航行。
这三个可能中,如果第一个可能,问题倒是不大,身体出现问题,那大概率就是出现短时间内无法治愈的绝症,或者面临老死,这种情况下,肯定有其他人类可以维护休眠舱。
但如果是后面两个可能,那就麻烦了。
生物休眠舱现阶段,肯定不会投入应用阶段,因此反而没有必要考虑第一个可能。
毕竟现在人类没有真正遇到末日危机,也没有进入真正的大宇宙时代。
而为了避免老死,而开发休眠舱技术,其实内在需求不大,而且面临伦理问题。
十几年前流行一时的人体冷冻技术,现在已经普遍被证明是一个个骗局,很多接受人体冷冻的受试者,其身体已经不可能恢复了。
欧美那些PPT科研团队,倒是搞出了不少新项目,但江淼一眼就看出这些项目都是在骗钱罢了。
其实很多人妄想通过人体冷冻技术,延长寿命的设想,基本都是在痴心妄想。
这些项目很难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不靠谱,而是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维护难度。
要知道,人体进入冷冻状态之后,就不能随随便便解冻,那受试者如何保证接下业务的企业,会老老实实按照合同执行?
好,就算是这个企业老老实实执行合同,那又要如何保证该企业可以“长命百岁”?
如果中途企业破产了,那这些被冷冻的受试者将面临什么结局?
结局就是如同垃圾一样,被整个社会彻底遗忘和遗弃。
哪怕是国家都有消亡的一天,更何况那些靠炒作概念的企业。
除非搞出江淼设想中的生物休眠舱,可以让休眠舱在低维护条件下,长期稳定工作,这才有可能让人体休眠进入普遍应用的阶段。
在基地内部逛了一圈。
江淼从另一个出口出来,眼前是一片小山谷,山谷除了南侧有一个小缺口可以通行,其他位置都是多少几百米高的崇山峻岭。
“老板,这是您去年培育的凝胶树。”李欧拍了拍一旁的松树说道。
这个小山谷种满了松树,但这些松树并不是普通松树,而是以普通松树为砧木,嫁接了新型的转基因凝胶树。
凝胶树是松树的转基因品种,同样可以分泌出胶水,但普通松树的胶水不一样,凝胶树的胶水凝固之后,可以通过高温融化,加入粘土粉和水之后,可以变成高黏度的生物胶水。
不过,这种融化回黏的特性,只能进行一次,一旦再次凝固之后,凝胶就没有办法再恢复黏性了。
这种生物胶水没有毒性,如果使用干草、泥沙和小石子作为骨料,添加一定量的凝胶胶水,可以达到类似于特种水泥的强度。
除此之外,胶水如果加上木屑木粉,则可以压制成为高强度合成板材,替代有毒有害的人工合成胶水。
每亩凝胶树每年可以采收1.7吨到2.4吨左右的胶水,脱水之后,可以获得大约0.85吨到1.2吨干胶块。
凝胶树目前国内的各个地区,进行着小范围推广种植。
玉龙种子库有这种东西,主要是因为凝胶树是一种非常好的基建材料生产植物,其产生的凝胶干胶,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很多工程项目的建设。
因此每一个种子库附近,都种了不少凝胶树。
不过凝胶树的经济价值,也是相当不错的一种经济作物。
每吨凝胶树干胶市场价差不多是1.2万元左右,添加水和其他成分之后,一吨干胶可以生产出大约3吨胶水,差不多就是每吨胶水四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