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地区均衡的趋势

吃起来。

  在隔壁桌的两个大学生游客,则一边喝着豆奶,一边小声讨论着这个小城市。

  “阿华,你毕业之后真打算过来漠北工作?”

  “嗯。”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年轻人点了点头:“内地的竞争压力太大了,现在漠北的小城市环境还不错,待遇也比较好,竞争压力又不大,何必去北上广深挤得头破血流?”

  刚才提问的年轻人一脸郁闷:“哎,我父母不同意我离家太远,不然我也想过来漠北的农场躺平。”

  “你小子有什么好抱怨的?你是独生子女,不用考虑买房子之类的事情,我兄弟姐妹四个,才可以跑这么远。”阿华开解道。

  现在西北和中北地区的大开发,确实吸引了一批家庭压力比较大的年轻人。

  一方面是这些地区的农场和产业工人,待遇确实比较好。

  另一方面,也和西北中北的交通系统全面升级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以前从漠北到华北,交通就不太方便,公路和铁路没有太多线路,飞机价格高昂。

  现在则不一样了,类似于海陆丰公司的自营高铁,在漠南和漠北之间,就分布着5条干线和17条支线。

  加上越来越便宜的支线客机,现在漠北各个有点规模的城市,都有小型支线机场,从漠北飞漠南,最便宜的机票才150块钱左右,就宛如空中巴士一样。

  最后就是因为随着一个个农场的开发,现在当地的沙尘暴已经快绝迹了。

  一部分小镇还建有亚生态圈,可以在居住区形成局部小气候,解决高原荒漠的恶劣居住环境。

  很多人觉得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竞争太大,不想去内卷,便选择过来这种边远地区工作。

  其实现在这些新开发的边远地区,在各种基础服务和配套设施上,并不比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差多少。

  这和技术发展有关系。

  各种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推动了社会的扁平化发展。

  以前大城市可以虹吸小城市和农村,那是因为这些大城市在教育、医疗资源上,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还存在跨越阶级的发展机会。

  现在边远地区也有发展机会,同样在教育和医疗等资源上,逐步追赶上大城市。

  面对这种变化,年轻人多了一个选择,自然不会一股脑挤向大城市。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