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造成质子半径之谜的罪魁祸首

验中,氢原子云的测试的确都是通过金属容器来做的,这可能真的有些问题。

  不过要进行确定的话,需要用数据来说话。

  这对于他而言并不是很难,通过这次的原子电荷半径实验以及另一种名为‘类氢原子的能谱测量实验’的数据完全可以做到。

  三类实验数据,对比之下的可信度就相当高了。

  如果真的能证实是金属容器对高能电子束造成了散射干扰,那么质子半径之谜这个当前物理界最火热的难题之一,就能得到解决。

  深呼吸了一口,压下有些火热跳动的心脏后,徐川再度对手中的数据进行了一遍仔细的核算。

  计算没有任何问题,从这八份他完成分析的数据来看,电子束在接触到氢分子云将其激发到3S态时,能级的确要比历史的对撞实验高出1.7-1.8个能级。

  这既有可能就是,通过金属容器做氢原子云的测试造成的散射干扰,也有极大的可能就是质子的电荷半径为什么会偏差出现两组的相差巨大的数值的原因。

  找到了可能导致的问题的原因,剩下的就是用数据来进行证明了。

  不过目前来说这并不是最要紧的事情。

  现在他要做的,是完成原子电荷半径实验数据的检查。

  然后向CERN提交验收报告。

  这才是现在应该做的。

  至于刚刚找到的原因,等提交完报告后再来做也没关系。

  在CERN,召开发布会是需要提前申请的。

  比如这种完成实验,提交验收报告的申请,就需要至少提前三天申请。

  好让CERN方面留出足够的时间安排“验收人”,同时刊登讲座信息,让对此感兴趣的物理学家过来听讲。

  确认这次的实验分析数据没有问题,确认计算出来的质子半径数据准确后,徐川向CERN提交了召开发布会的申请。

  在提交了申请材料后,CERN的审核组在第二天上午完成了审核,并将发布会安排在三天后。

  至于这三天的时间,徐川则需要好好准备一下报告材料,思虑应对报告会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挖掘历史原子电荷半径实验的数据,确认金属容器对高能电子束造成了散射干扰,是否会对质子的半径造成足够大的偏差。

  这是他这三天的时间与任务安排。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那就是将这次的结果报告给他导师。

  他的导师威腾到现在都没有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直都待在酒店中都在等待他的实验完成。

  带着打印出来的资料,徐川乘坐电梯来到了三楼。

  威腾住在这里。

  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了“请进”的声音,徐川推开门走了进去,房间中,威腾正坐在的木桌前和另一名老人交流着什么。

  听到动静,威腾和老人同时抬头看了过来。

  “导师。”

  徐川喊了一声,又向一旁的老人打了个招呼:“弗兰克教授,您好。”

  “你认识我?”木桌边,弗兰克·维尔泽克好奇的问道。

  徐川笑道:“您在夸克粒子理论和强作用理论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世人皆知。”

  “我看过您的著作《存在之轻》和《奇妙的现实:真实、奇妙的物理世界》等书籍。”

  弗兰克·维尔泽克笑道:“那只不过是给普通人看的东西而已,你这样的优秀青年,应该从顶级期刊或者论文上去汲取知识。”

  闻言,徐川笑了笑。

  这大概是这位老教授平生最大的兴趣爱好之一了。

  他喜欢与其他学者交流,也喜欢指点其他人,特别是年轻学者,这让他朋友众多,但也有不少人讨厌他这点,认为他喜欢好为人师。

  不过整体来说,一名诺奖大佬的指点,绝大部分人都会认真的去思考吧。

  此外,这位老教授另一个兴趣爱好就是出书立著了。

  他写过好些物理科普书籍,比如《存在之轻》《奇妙的现实:真实、奇妙的物理世界》《美丽之问:宇宙万物的大设计》《万物原理》等等,是一名杰出的科普作家。

  和维尔泽克打了个招呼后,徐川从身后取过背包,从里面掏了一叠打印纸出来,递给了自己的导师威腾。

  “老师,关于质子半径之谜实验的数据已经分析完成了,我们得到了一个全新的质子半径数值,且它相对于以往的质子半径来说更小。”

  “新的质子半径数据?”

  听到徐川的话语,爱德华·威腾眉头一挑,好奇的从徐川手中接过了文件。

  “0.831×10-15m±0.0016飞米。”

  “的确和以前的测量数据完全不同,不过这次CERN使用的方法似乎也和以前的测量方法有所有不同,是你设计改进的?”

  翻了翻手中的资料,威腾感兴趣的抬起了头问道。

  相比较一个全新的质子半径,他对这次CERN使用的改进测量方法更感兴趣。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