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收获
……
【你已击杀亚缇莉亚花,获得负熵点数×0.18。】
……
【你已击杀夜赫帕露草,获得负熵点数×0.12。】
……
【你已击杀罗亚灌木,获得负熵点数×0.21。】
……
【你已击杀金轮草,获得负熵点数×0.13。】
……
【你已击杀褪色金轮草,获得负熵点数×0.15。】
……
【你已击杀洞窟苔藓,获得负熵点数×0.16。】
在以上需要以亿为单位来计数的击杀提示中,有动物的,也有植物的。
绝大部分都不是什么Boss单位,分身们前往世界各处击杀Boss单位时传来的击杀提示,在上述提示中只能算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沙漠里面的一粒沙,漫天繁星中的一颗不起眼的星辰。
几乎所有击杀提示中的被击杀对象,都是寻常的,毫不起眼的小动物,或者是植物。
而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生灵们,才是真正构成整个衍生世界·艾尔登法环的主体。
这里,有一个小盲点或许需要被解释:
在干掉艾尔登之兽后,慕北的本体就一直在黄金树原址上待着,基本上没有主动干掉什么生灵。
那这些是慕北分身们的击杀吗?
不是。
在慕北收到的那数以亿计的击杀提示中,乐园用的代词是“你”而非“你的分身”。因此,在乐园的判定中,那些小生灵就是慕北杀死的。
为何会这样判定?
因为,乐园在判定契约者的击杀是否成立时,看的是更本质的因果层面表现。
那些击杀提示中涉及到的小生灵,虽然不是被慕北亲手干掉的,但却是因Ta而死的;并且,它们的死跟慕北之间的因果关联性很强,达到了在判定中关于「击杀」的标准线。
那些数以亿计的小生灵的直接死因,是其所在世界的世界之力流失情况极其严重。
而世界之力极其严重的流失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来自旧神·慕北的吸吮!
另外,还要注意一下刚才这句话的语言严谨性:
“慕北的本体就一直在黄金树原址上待着,‘基本上’没有主动干掉什么生灵。”
重点已经标出来了。
既然是“基本上”没有动手,那就是说慕北的本体其实还是主动干掉了一些生灵。
而在用力地吸吮世界期间,为慕北本体所干掉的生灵,一部分是一些试图拯救世界,以图谋获得极高度稀有的称号「救世者」的契约者;
而另一部分,是佩戴着从狂徒那里拿到的“弑序之盾”,掌握着早已经过时了的信息,自以为获得了那么一丝击杀慕北的可能性,于是接了慕北相关的天价悬赏的契约者。
(关于“弑序之盾”的装备介绍,在第321章中有。简单来说,就是效果为抵消「熵增之力」所造成的真实伤害的装备。)
其实,单从时间跨度来讲,从寰宇联邦在宇宙范围内公布慕北的信息到现在,才刚过1个月的时间左右,看起来没有多久。
但是,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慕北前后的实力变化幅度根本就是难以估量的。别的方面姑且不提,就说一下比较起来最为直观的生命值吧:
在1个月前,慕北还在暗灵星上肆虐时,Ta的总生命值只有五百万点左右;而现在,慕北的生命值是要以亿点为单位计量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提升幅度过于夸张了,要是跟说出来,别人大抵上也就是图一乐,但在心里八成会以为:
这人是肯定在写小说,而且还是那种只顾着爽,内容其实毫无逻辑可言,作者估计是连小学数学都算不明白的小白文。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寰宇联邦在一个月前于宇宙范围内公开慕北的详细信息,并以整个联邦的名誉担保信息真实性的举动,对慕北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这其实是有待讨论的一点。
这其中的弊端暂且不提,利端现在就说一点吧:
寰宇联邦出于极尽可能地打压与遏制对整个宇宙有着巨大潜在威胁的逆熵体的目标,所公布出来的信息,使得所有从狂徒那里接取了到慕北悬赏的契约者,都对悬赏目标的实力产生了集体性的严重误判与低估,以至于让慕北多得了至少几十张杀戮卡片和数枚杀戮宝箱。
简称,出发点是坏的,但结果却是好的。
(当然,要注意上面这个简称是从慕北的角度出发的。若从寰宇联邦的角度出发,那就要把“好”与“坏”调换一下。)
对于这些不自量力,主动找上门来送到嘴里的食物,慕北其实都是不怎么在意的。
这就像正常的人类不会仔细地数一遍即将入口的一团米饭中有多少粒米一样。
意志力判定失败后直接命令自杀就完事了。
不过,在那些不起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