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急速电话



  他没有任何迟疑,转身走向书桌。桌面纤尘不染,如同他此刻绝对冷静的思维。几本高三教材、几份摊开的商业文件摆放得一丝不苟。

  而在这些“日常”物品的旁边,静静躺着一本封面没有任何文字、只有繁复螺旋暗纹的、厚重的黑色硬皮笔记本。

  夜清流修长的手指拂过笔记本冰冷的封面,动作带着一种刻入骨髓的熟稔,如同拂过自己肢体的延伸。

  他翻开笔记本。

  内页,是密密麻麻、由极其精密复杂的几何符号、不断演化的数学公式、以及如同动态星图般排列的点线构成的“文字”。

  冰冷、非人、纯粹的信息流。这是《观测者日记》。无数世界线的变量、常数、熵增曲线、因果链扰动图谱……以及核心变量。

  (如“修复者-木欣荣”、“规则化身-Origin-0”)的每一次状态变更、每一次能量波动峰值、每一次“终结事件”的执行效率评估,都以绝对客观的符号冰冷记录。

  他修长的手指稳定而精准地翻动着书页,如同翻阅数据库索引。书页停留在记载这条世界线最新数据的那一页。

  前面的记录依旧是冰冷的符号流。

  但最后几行,却出现了刺眼的“异常标记”。

  在记录“朝幽叶(Origin-0载体)梧桐道异常精神波动(峰值等级:高危)”的数据矩阵旁,一行用极小的、区别于其他冰冷符号的字体标注的备注,如同数据海洋中的一颗异常沙砾:

  【变量:生理性泪水(?)。能量反应:未知。逻辑拟合度:0%。威胁等级:待评估。】

  而在记录“木欣荣(修复者载体)记忆回溯完成度(97.8%,情绪污染指数:临界)”的数据流旁,另一个同样突兀的备注:

  【变量:求助行为(目标:观测者载体)。行为模式:偏离历史均值(+37.6%)。逻辑链:断裂。干扰风险:高(需立即标注处理指令)。】

  夜清流灰蓝色的眼眸,如同最高倍率的扫描电子镜,冰冷地聚焦在那两行“备注”上。镜片反射着阅读灯冷白的光,掩盖了所有可能的情绪波动。

  他的思维核心如同超算,瞬间调取了相关历史数据模型进行比对、推演。泪水?求助?逻辑断裂?干扰风险高?

  这些变量组合,在亿万条世界线的冰冷记录中,从未出现。

  这是全新的、不可预测的、高熵的混沌点。

  他拿起桌上一支造型极其简约、笔尖却闪烁着非金属幽光的钢笔——那是记录的工具,也是规则的延伸。

  笔尖精准地悬停在“干扰风险:高(需立即标注处理指令)”这一行末尾。

  观测者的核心程序冰冷运转:职责是记录,是观测,是维持世界线数据的绝对纯净与客观。任何主动介入,都是对职责的亵渎,是对冰冷规则的背叛,会导致数据污染,熵值激增。

  最优解:标注“(拒绝介入)”,并启动对该异常接触点的隔离屏蔽协议。

  笔尖稳定,没有一丝人类应有的颤抖。

  然而,就在那冰冷的、象征着“拒绝”的符号即将被书写下的前一个毫秒——

  一段完全无关的数据流,一段被标记为“冗余感官记忆碎片-编号Epsilon-7(本地世界线)”的缓存信息,如同顽固的病毒,毫无预兆地、蛮横地突破了核心防火墙,强行插入了夜清流绝对冷静的数据处理线程!

  不是公式。

  不是符号。

  不是星图。

  是这条世界线里,一个同样寒冷的雨夜。

  空荡的街道,昏黄的路灯在水洼里投下破碎的光影。冰冷的雨丝密集落下,发出单调的沙沙声。

  一个身影(身份标识:木欣荣-修复者载体)浑身湿透,失魂落魄地行走在雨幕中,生命体征数据(情绪值、体温、能量波动)均跌至危险低值。

  然后,一把巨大的黑色伞面(物品标识:观测者载体日常用品-雨伞),沉默地移了过去,物理隔绝了92.7%的降水接触。伞下空间,是他自己——夜清流(观测者载体)。

  他能“调用”当时的传感器记录:雨水打在伞布上的分贝值(67.3dB),空气湿度(98%),环境温度(7.2℃),以及……目标载体衣物纤维摩擦传递过来的、微弱但高于环境温度的36.8℃体温辐射。

  他甚至能“回放”自己当时递出纯棉手帕(物品标识:观测者载体日常用品-手帕)时,机械臂执行动作产生的0.03秒非必要延迟。

  以及和那句关于次日数学测验(事件标识:本地世界线日常任务)的、同样非必要的语音提醒(内容:“别感冒,明天还有数学测验。” 逻辑必要性:低)。

  这段“冗余感官记忆碎片”带来的核心数据扰动是:

  1. 湿冷触觉模拟(强度:低)。

  2. 布料摩擦系数参数(异常激活)。

  3. 目标载体体温辐射值(异常记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 执行延迟记录(逻辑冲突标记)。

  5. 冗余语音输出记录(逻辑冲突标记)。

  核心程序瞬间拉响最高级别警报!未知高熵变量入侵!逻辑链条遭受不可逆污染!威胁等级:毁灭

上一页下一页